五行中什么升什么?

殳梵宇殳梵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是要正确的解答出来却不容易。 首先明确一点认识,在东方哲学体系里(包括易学、中医、儒道佛等文化),宇宙万物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而不是西方那种“个体本位”的理论,比如说“上帝是全能的”,“我主的意志不可阻挡”“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样的观点。

五行相生并不是单一的“升”的关系,五行相克也不是单一的“制”与“胜”的关系,这些都是东方哲学看待问题的方式。 五行的相生,简言之,就是阴阳交合化育万物的关系,也就是《易传》里说的“生生之谓易”。

在天干地支的概念体系里,所有的时间与空间都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因此才能演绎出千变万化的“象”来。这些“象”是在流动的时间与空间中呈现的状态,而这种呈现是有规律可寻的——这就是五行相生的道理了。

比如说,寅申巳亥四宫所属的五行,因其处于四正的位置,所以有“通达”的含义;而子午卯酉四个宫位所代表的五行,因为其位置是从中间向两边发散的,故而具有“盈满”的含义;辰戌丑未四个字,代表的是四土,由于它位于四隅(角)的缘故,因而具有“充实”的意思。

这是五行的三个特性,也是它们的三类状态,这实际上已经把五行生发的规律表述出来了。 我们再来看木火金水土,每一个五行都有两类对应的属性,当一类属性显现的时候,另外的一类属性必然隐伏。这种显隐之间的关系就是在表达五行生发的顺序和过程。

以木为例,当春天的时候,大地解冻,草木发芽,这个过程就是木生火的迹象,因为这个季节树木开始生发枝叶,而同时这个过程中温度也在逐渐上升;到了夏天,草木茂盛,这就显示了火生土的现象;而在秋天,树木凋零,此时就呈现土木相交的状貌;进入冬天,植物枯萎,这个时候水木相生的关系就形成了。

从木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启发,那就是在五行相生关系中,有一方永远处于主导地位,而另一方则始终处于被消耗或被克制的边缘,这种平衡永远是相对不平衡的均衡。

在这里我们必须引入一个概念——“元”。

什么是“元”呢?“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这里的“一”“二”“三”“四”就是“元”的象征。每个元都包含两种五行的元素,并且是相对平衡的。比如水木元,里面包含了木水和癸水生木的成分;水火元,包含了丁火和癸火生火的内容……如此等等。

了解了“元”的概念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理解五行相生关系的顺序了。其实这个顺序就是“元”在时间中的排列组合形成的。也就是说,在某一段时间内,某几个八字(天干地支各两个)的五行力量是最强的,它们就会发挥主要的作用,而其他几行则会退居次位。

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的五行就不起作用了,而是说在此时此地上述五行之间的关系是主要的或者说是相对平衡的。 明白了这道理,五行相生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