煊五行分解属什么?

宿朱宿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煊”字在汉代《汉书》中有记载,是“火生”的意思(参见章太炎《新方言•释言》);在唐代司马贞撰写的《史记索隐》中,也引用了这一出处,并指出此字“音宣”[1];而到了清代,学者顾炎武在其著述中更是清楚地写出了这个字的发音为xuan(音宣)。 简言之,“煊”字古音是读作xuān的。

“烜”和“煊”的关系如同“干”与“乾”、“坤”一样,都是形近而声借的字。这种声借的字在汉代以后是非常多的,如“见”字,汉代著作多数都写作“现”,读音为xiàn;又如“寒”字,唐代著作往往写成“罕”,读音为hǎn。这两个字在古代就有着不同的读音,只是到了汉代人由于识读简化了“见”的字形的缘故,才导致了“现”和“见”通假的现象;唐代“寒”字书写形式的变化则是为了追求形像而故意造成误认。这些字形,到了现代汉语中已经完全区分了,但我们仍然会碰到“现”“间”等字。

以上文字材料证明,“煊”字古时读音为xuān。但是,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考证该字的古音。 “喧”字现在读作xuān,在汉代文献中也是读作xuān的,如《汉书》之《王尊传》有“车马喧阗”语,颜师古注曰:“喧,一作暄。”说明至少在汉代,“暄”“喧”二字是不同的,而且都可以指代“热”的含义。又因“喧”有“声音大(扰)”之意,则“暄”字当也有此意——也就是说,“暄”的本义是“声音大”,由“声音大”引申出“热烈”的意思。这样,“暄”字就同时有了两个含义:其一是表示天气寒冷,其二是表示声音大。

那么,作为“暄”的异字的“煊”必然也有这两种含义。“煊”字最早不可能有“温度高”之义。且看东汉文学家张衡所作《西京赋》中有“元晖畅朗,气闲体内。体气和畅之时,不寒不暑,不凉不燠。”这里的“燠”字,就是“暖和”的意思,明末文学家顾炎武认为此“燠”乃“今之‘郁’字”,而现在通行的“郁”字在明代著作里往往是“育”字或“郁”字。由此可证,“暄”“煊”两字上古时期是完全不同的,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含义也不是后来同音衍生出来的。

总之,“煦”、“熏”、“暄”三字,上古音属晓母文部,中古属匣母温部,近代属喉塞音,现代属阳去声。它们都有“暖”的意义,并且这个词根还派生于古代汉族先民对火焰的崇拜——“焰”字古音yean,今音yan。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