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为什么五行属金?

代梓珠代梓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事实,古代的“五行”并不是现代化学物理意义上讲的“元素”,而是指五种物质形态(金、木、水、火、土)和它们的运动变化。因此所谓“金水相生”“水火不容”并非现在科学上所说的相互化学反应不能进行,而是说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里所谓的“生”是“生长”“生育”的意思而非“生化”,也就是说,五行的相生相克说的是五种物质间的互相滋养与消弭。所以从元素的化学性质来说金不可能生水的。 但是,我们可以从中西医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也许可以得到答案。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司津液,脾主肌肉,其华在唇四白,开窍于舌,心主血脉,肺主皮毛,大肠主津液的吸收与排泄,小肠主津液的吸收,三焦通调水道,膀胱主司开合……总之,五脏皆有其生理功能,而每个机能都依赖于津液(血液、尿液等)的润滑。

我们知道,正常状态下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是有层次的,即所谓“天地人”三才(《周易》六十四卦中“天”、“地”、“人”三部),而五脏则是这个有机体的核心。古人通过观察发现,当人体某个脏器有病时,往往在其他部位出现相应的症状,因此他们就假定某个器官生病会损伤该器官所对应的人体层次,继而产生了“损其心者,当其脾……损其肺者,当其胃”等等理论。他们还进一步假设,如果某项技能失去濡养,也可能产生疾病,于是“肾虚(肾之阴阳虚损)”、“脾虚”、“肺燥”等等病理现象就诞生了。至于这些功能的发挥,古人又假定需要津液的润滑,于是“燥”的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释——津液不足,滋润失衡。

现在我们回到正题上来,中医认为肾属水,心火性炎上,二者关系犹如沸水与热汤一样,这种生理状态被称为“阳化气”;而脾属土,土能载氧供能,脾气上升,将食物中的营养输布全身,同时运化水液,防止浸淫经络(《黄帝内经·痹论》所谓“脾胃之气陷则不升”)。这样,心经的热能被运送到全身,脾的功能也得以实现。这个过程需要津液的参与(运载、传输)。所以说,心属火,脾属土,火生于土。

再来说说现代医学的“五志”——现代医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可以概括为五个基本类型,称为“五志”,它们是忧伤、愤怒、恐惧、高兴和爱。而这种种心理活动最终都要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来调节机体代谢,其中肾上腺髓质和甲状旁腺主要参与激素分泌,它们受到下丘脑和垂体前叶的调节,进而影响骨骼、肌肉、血管等的生理过程。 目前,有关“五志”与“五脏”之间的关系尚处于探索阶段(中医古籍中对此有丰富记载),不过从理论上来讲,它们应该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如果我们把中医的“情志”与西方医学的“五志”相对照,或许能从新的视角来理解中西医理论,促进中西医结合。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